江苏张家港乡下土灶饭,真香香香香香香香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市区工作、生活,有些小朋友甚至不知道农村长什么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过的乡村,有着如同亲人般的三邻五舍,一有事就来帮忙;有着软糯的方言,一出口就让人觉得亲切;有香气扑鼻的土灶饭,让你吃一次就舍不得离开......

父亲写的散文诗李健-歌手第8期

跟父母搬到市区十多年,周末总要回鹿苑爷爷奶奶家住一次。孩子们一周回一次家,对两位老人来说是一件正事。

大清早去集市买肉,再去田里拔上几颗自家种的新鲜蔬果。“没什么比自家地里种的更好吃!”

对老一辈农民来说,田地就是他们内心最重要的寄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屋前屋后都有地,想吃什么种什么,地里摘出来马上下锅,那滋味:好切的否得了!吃不完就晾干或者腌制。鸡鸭鹅都不用上街买,家务鸡才是一绝!

在冻人的冬天,洗菜无疑是个苦差事,手被自来水冻得通红是避免不了的事,还好,家里还有“神器”压水井,井水冬暖夏凉。

烟熏火燎的土灶,曾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见证了父辈乃至祖辈的生活,灼热的灶火温暖了一大家子人。

最初的时候,土灶就是普通泥土砖块加上泥土浆垒成,后来家庭条件好了,才会在灶台面以及边上贴上瓷砖。

无论是怎样垒成的,对于每一个生于农村的人来说,土灶是大家必备的炊具之一。“一家一灶”这是老一辈对于一个家庭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

每家每户的土灶,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建灶要择日择方位,建好后逢年过节要拜“灶头爷”,不得轻易乱动灶台。

小时候贪玩,奶奶也是极宠我的,默认了我在家中的调皮捣蛋,却唯独不允许我在灶台上作乱,生怕惊动了灶王爷。

一个灶台中除开两口铁锅,两个灶堂也很重要,这是整个灶台的火力来源。烧火的材料是多样的,不拘泥于木柴与稻草,万物皆可烧。

在奶奶口中,这些都属于软柴,而她烧火偏爱硬柴,硬柴烧的久,火力旺。劈硬柴是个体力活,得男人干,这些是属于爷爷的活。

给铁锅烧火是一件平常却很令人着迷的事情,有种说不出的魔力,每个头次见到灶堂的城里孩子头次见了灶堂,每每是好奇而贪烧的,一如当年的我。

说到烧火,可是个技术活,得在烧火之前找些“火引子”,比如软柴,点火是个考验耐心的活,急不得,待软柴充分燃烧后再塞进灶堂。

奶奶总是嫌我烧的慢,又浪费柴火,一边赶开我,一边教我,“火心要空,要把柴火支起来烧“。小时候不明白,现在才懂让灶膛里有足够的空间吸入氧气供干柴完全燃烧。

老家电磁炉、煤气灶、高压锅全乎的很,但奶奶还是喜欢烧土灶。一来奶奶这辈人吃够了苦,省吃俭用惯了。二来奶奶总说烧土灶的日子不多啦,不烧就没机会啦。

这几年回家,总能看到奶奶佝偻着腰身,蹲在土灶台前,用劈好的木柴烧火炒菜煮肉炖鱼蒸馒头,这是记忆里的柴火味。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电饭煲逐渐流行取代了土灶,方便的同时米饭的灵魂却丢失了,俗话说“饭要焖,才够香。”

尤其是柴火饭,焖够劲了,才能做出松软的米饭。煮饭的同时,老人喜欢上面放个架子,昨晚的剩菜,今天的蒸菜...有什么放什么,实在省了不少事。

以前吃锅巴,是自然而然的,只要煮米饭,就会有锅巴。将黏附于锅巴上的饭粒刮干净,一铲子贴锅铲下去,一碗白米饭上便自然盖上了一块焦黄锅巴。

吃着锅巴饭在配上一些菜,油滋滋香喷喷的,简直诱人。吃不完,可别浪费,第二天用来煮“泡饭粥”,有一股特别的焦香,心动的不妨试一下哦。

喜欢灶台的原因绝不如此,对于少时的我而言,灶台是零食的代名词。到了秋天,奶奶烧好饭后,常把一只只大小差不多的山芋埋在灶堂里,等不及的也可以直接塞进火里。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烤出来的山芋是最香、最甜、最嫩的,金灿灿的芯,让我直接忽视了刚吃完晚饭的肚子,顾不得擦拭就一口咬下去,吃的手上和脸上全部都是灰。

在乡下,男人吃完饭就去灶堂,被称为“爬灶前”,是没出息的样子,而我却舍不得这些许温暖,感受着这灶堂最后的余热,看着那油腻发光的灶台面,这是记载了这几代人细碎碎、沉甸甸的人事之书,静静聆听里面的故事,满眼是游过天空,袅袅升腾的炊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5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