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业绩终于碾压了格力,然后呢

江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花朵财经

8月30日晚间,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先后发布年半年报。格力净利润剧降53%,空调营收多年来首次被美的超过。

美的毛利、营收和利润率等关键数据尽管也受到疫情影响有不同程度的下挫,但.67亿元的营收和.28亿元的净利都领跑全行业。

有观点认为,是美的“多元化、全品类”策略支撑了其业绩,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近年来美的在智能化转型中不断拓展业务产品线,随着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产品质量问题。8月20日,有消费者举报称美的旗下一款燃气灶爆炸,一度将美的推进舆论的风口浪尖中,与此同时,有媒体曝出,其家电产品的线上渠道存在贴牌代工、翻修的情况。

「1」

美的“多元化、全品类”策略的正反两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美的集团的财报表现之所以亮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格力电器的颓势。

事实上,疫情对整个家电行业而言都是难以承受之重,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家电巨头间的较量已从“贴身肉搏”之势,演变为“此消彼长”的拉锯阶段。

过去业绩增长强劲的格力,在今年上半年营收规模大幅收缩至美的集团的一半,象征着赚钱能力的净利润也被美的集团远远甩开。其中,美的集团暖通空调业务收入首次超越格力,分别为亿元、亿元,差距颇为明显。这意味着,美的集团正式击败格力电器,成为空调业务的“一哥”。

美的集团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产品的全渠道份额提升明显,线上市场份额超过35%,全网排名第一,线下市场份额超过30%。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年上半年线上渠道,美的空调市场份额为36.5%,格力空调份额为29.1%。

尽管美的集团未能躲过疫情冲击下营收净利双降的业绩表现,相比之下依然呈现出更为强大的抗压性。

美的集团将此次业绩表现归功于营销方式的创新——基于市场环境变化,深入推进线上精准引流、电子认筹、社区团购、线上直播以及线下促销等,但业内有观点则认为,美的集团此次靠的是“全品类制胜”。

从主营构成来看,上半年美的集团实现暖通空调销售亿元,占总营收46.04%,上年同期为亿元,占总营收46.46%,同比减少10.37%。

消费电器实现营收亿元,占比38.14%,去年同期为.5亿元,占总营收37.95%,同比减少9.11%。

另外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实现营收95亿元,占总营收6.85%。

可以看到,美的集团的多元化策略已经跃然纸上,家电全品类和机器人自动化等业务成为支撑业绩的关键指标之一。

从短期的财务指标看,与格力全靠空调业务支撑相比,美的的“全品类、多元化”发展策略分散了疫情冲击,在逆周期中带来更强的反脆弱性。但随着业务线不断增加,美的难逃“以质换量”的盈利陷阱。

有媒体调查发现,美的集团部分业务线的产品是通过贴牌代工的模式流向市场,从频繁曝出的产品质量问题来看,美的集团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正因此而遭受反噬。

「2」

产品屡曝质量问题美的被指“贴牌代工”

美的近年来逐渐向多元化的家电产业集团转型,相比于格力的空调业务为王,美的在智能家居战略下,产品业务线更丰富。据了解,如今其主营业务已经覆盖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数字化业务等四大业务板块。

但随着业务板块和产品线的不断拓展,美的集团不仅产品屡屡被曝质量问题,还陷入“贴牌代工”争议中。

8月20日,有消费者向媒体爆料称,家里刚安装不到一周的美的燃气灶发生爆炸,钢化玻璃面板碎裂。尽管美的集团迅速退款退货,并宣称展开全面自查,但依旧挡不住消费者的对其产品质量的口诛笔伐。

事实上,这并不是美的集团第一次陷入家电产品的质量门。去年有消费者在红网爆料,自己在美的天猫旗舰店购买的燃气灶突发冒火并爆炸,家人不但被烧去头发眉毛,手臂和面部也遭到大面积烧伤。

此外,主流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也不乏关于美的燃气灶钢化玻璃爆炸的投诉。

据国际金融报走访调查发现,美的旗下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存贴牌、翻修等现象。据美的产品销售人员指出,线上电商平台供货存在贴牌非自营的现象。当然,此类情况同时也存在于行业其他品牌中。

有销售人士直言,美的或其他品牌的线上产品,如由代工厂制造加工,能节省企业的人工与材料费用。此外,若商品出售后出现问题,就会返厂维修,然后通过其他渠道销售。

从年起,美的集团就开始试水空调以外的市场,通过收购等方式,试水洗衣机、冰箱等家电品类。到了年,美的已经从一个单一产品品牌转型为家电综合品牌,彼时其收购的品牌包括荣事达、华凌、小天鹅等。年,美的通过收购日本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进一步丰富了产品业务线,同时也加速了国际市场的扩张步伐。

到了年,美的集团除了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白”以外,还在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等厨房家电领域均一枝独秀。

这无疑是美的在推进智能化转型的优势,但作为传统制造商的美的集团,要打造出质量口碑都叫座叫好的家电全品类产品,必须攻克多领域多环节的技术环节,在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持续投入。

美的的打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米的智能家居战略。

但事实是,传统家电企业往往很难适应类似小米这类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快速外包、生产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口碑和质量为代价的打法。毕竟没有经过沉淀和打磨的产品线,必然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小米在智能家居战略下的家电产品质量和售后也问题不少,屡遭诟病。

传统家电巨头对产品口碑、质量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产品迭代速度更快的互联网企业,口碑和质量的滑坡对传统家电品牌的伤害也更大。与此同时,伴随多产品线而来的必然是更长的研发周期和更慢的产品迭代速度,于是,美的在把握市场先机和时间成本的投入中矛盾不已,也很难避免“贴牌代工”的陷阱。长远地看,此般牺牲商品质量和口碑的“全品类策略”势必反噬美的的品牌公信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0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