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内实现零碳嘉兴海盐这个村彻底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
“低碳”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热词
但它的升级版——“零碳”
你了解熟悉吗?
嘉兴海盐的雪水港村
早已快人一步、抢先试点
积极打造“零碳村落”
一大早,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红船服务队队员赵海波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村民周六宝家,围着厨房里的灶台仔细端详起来。“灶台用起来还好吗?”“有没有需要修理改进的地方?”一个个“售后服务”的问题,都换来了周阿姨“拨浪鼓”式连连摇头。周阿姨说:“我家的电灶用起来很顺手的,烧起来速度快、烧出来味道好,还没有以前烧柴土灶的灰尘,干净卫生、打扫方便,特别好!”周阿姨是雪水港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早尝到了土灶“柴改电”的甜头。她津津乐道的电灶,外观看起来和农村传统的土灶并没有很大区别。不同的是,电灶不用点火、不用烧柴,只需要轻轻按一下开关,就像电磁炉一样启动了快速加热模式,火力大小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眼下,像周阿姨家这样的“柴改电”,雪水港村已累计推广户,实现了全村覆盖。
“柴改电”还有什么好处?赵海波帮村民们算了两笔账。一笔是“经济账”:烧一顿饭大约需要6斤柴,使用电灶后烧一顿饭电费约4角。而6斤柴卖给生物制厂家可赚1.2元,补贴电费花销绰绰有余。另一笔是“生态账”:据测算,全村使用电灶后,一年可减少柴火消耗约8.6吨,减少硫氧化物0.36吨。
“我们创新推广土灶‘柴改电’,既方便村民生活、让村民得了实惠,更潜移默化地倡导了绿色低碳理念,是推动消费侧绿色用能的有力举措。”
减少碳排放,需要多端发力、多措并举、多点开花。雪水港村里的企业,如何科学减排、绿色发展?“碳画像三色图”为精准智控提供了高科技数字化手段。国网浙江海盐县供电有限公司通元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徐笛介绍,该平台围绕代表碳排放的“碳值”和代表绿色能源利用的“绿值”对企业和园区进行综合排序,并分别用绿色、黄色和红色表示该主体的碳排放量状况。针对“健康状况”显示为黄色和红色的主体,电力部门将进行现场踏勘,提供有针对性的能效诊断、节能改造等多元化综合能源方案,协助降低用能成本、提升农村综合能效水平。在雪水港村,无论是已颇具规模的“柴改电”、“碳画像”等创新推广,还是正在大力建设中的光伏路灯、光伏休闲栈道、光伏连廊等优化举措,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零碳村落,即乡村通过广泛采用清洁能源技术、扩大植树造林面积以及降低能源消费等措施进行减排,使得乡村当年碳排放净增为0。凭借着当前的减排基础和低碳优势,未来两年,雪水港村计划在农作物、智慧大棚、柴改电、公共绿化等“碳减”的基础上,再布局光伏2.8兆瓦,使得全村“碳减”与“碳排”相抵消,最终实现“碳增”为0。
海盐县通元镇党委书记吴雪红:
“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在大部分群众眼里是很深奥、很有距离感的,而零碳的本质就是碳中和。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落地见效的减排举措,希望和电力部门共同打造出‘零碳村落’样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也让广大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家户户、每个人,都能为嘉兴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潘琳娟冯佳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87.html